近日看了大名鼎鼎的《莫里斯》。该片在豆瓣高达8.9分,亲自观看之后,觉得实至名归。不敢想象这部题材大胆锐利的旷世名作,于1987年在美国首映的时候,曾掀起怎样的潮流和思考?
诚然,这部传奇作品是独一无二的,独特、富有诗意的影像语言,娓娓道来的韵致,隐忍惋叹的笔调和优雅内敛的英伦风格水乳交融……使得全片泛漾着深刻神秘的绚丽色彩。在这部长达140分钟的,如诗如画、温香软玉的电影中,“断背”这一少数群体得到正面、严肃的刻画。男主角莫里斯作为个中代表,以其曲折沉重,极致深刻的心路轨迹
“这世上的悲剧有两种:一种是,想要却得不到;另一种是,得到了。”
——奥斯卡•王尔德
二十世纪初的英国是古典主义生活方式最后的流连时光。那个喜欢在衿上佩戴铃兰的唯美才子已长眠地下,可这“不能说出口的爱”仍以最不可捉摸的方式降临人间。
古老厚重的剑桥校园,在五月的芬芳与喧哗中间,莫里斯,一个高挑恭谨的金发青年,怀揣着对传统的虔敬,和一丝隐约的躁动不安。
一次邂逅,一见倾心,虽含情而不语,实则早已思念彷徨到五内俱焚。美貌的贵族青年克莱,带着聪明人特有的优越感,整天高谈阔论着古希腊文化。可他又那样敏感,小心翼翼地掩饰着对莫里斯的欢喜——“你读了《会饮篇》没有?”在波光粼粼的康河上,他好似漫不经心地将目光投向夹岸的鹅黄橘绿,狡黠秀美的蓝眼睛里很无辜的藏着最甜蜜的勾引。
于是在那个暖阳流转的午后,他轻轻拥他入怀,他的嘴唇厮磨着他发烫的脸颊。柔情似水,却战战兢兢。
如果一切只停留在此刻,让温存驻留成永志弗灭的感激铭篆,那该有多完美。可钟摆兀自嘀嗒,相恋的两人却不能不成长
这部电影最爱的是clive,没有之一。
clive对maurice的爱从未少于maurice。
那个时代,禁断失恋注定是没有前途的,地下恋情是不会永远埋于地下,尤其是如此深爱的两个人(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人发现了),这种毫无未来的爱情,只会是折磨。maurice是个小孩子,他永远只沉浸在爱情美好的一面,他的率性,恣意,与那个时代南辕北辙。对他来说,爱情的甜美可以代替一切。
但clive明白,再诚挚的爱情也是拗不过时代的,当一切都失去了之后,爱情也只是苍白。而且他和maurice要承担的太多太多,他永远不能像Scudder,即使放弃,失去的也只是一个职位,他不能说,“come on ,maurice,让我们私奔吧!”既然这样,在一起又有什么意思?
于是他毅然决然的放手了,maurice只是个孩子,那么只有自己承担成人的责任了。即便是如此,他下定决心后仍是痛不欲生,晕厥,呕吐,流泪不止,他逃避到greece,不回mauriced的信件,却始终逃避不了自己心中对maurice的爱。
他甚至想过娶亚达来代替maurice,仅仅因为她和她哥哥长得相像(虽然最后没有娶
爱与克里夫来说,不是一见钟情,而是相处之中蓦然而生,两个人弹琴啃过的同一个苹果, 被莫里斯感染的快乐眼神……克,莫跟从,克常常用眼神指示莫里斯,莫几乎是崇拜迷惑其中的服从。从会饮篇,克里夫开始诱导莫里斯看见男人的阳刚之美,休格兰特的牛津腔也同样迷惑了我,意气风发的人来疯讲演。
这不是象牙塔里的爱情,而是发自内心的呼唤,克里夫总是粘着莫里斯,甚至嫉妒莫里斯的其他好友,打闹时。被莫里斯压在下面一副小兔子乖乖的模样 我却一直怕香烟烫到他的衣服。
以为是两情相悦的快乐
有多少爱情到最后只忍心回忆它的开始。
“你若丢下我,我将度过半梦半醒的余生。”Clive说出了全片最动情的情话,谁会料想他是最先离开的那个人,这句话终究随着那负心与背叛化作旧梦中的一缕青烟飘过,了无痕迹。
对于Clive的转变,原著与影片给出的原因各不相同。原著中是其性向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影片则采用了更为大众化、通俗化的解释(可能导演也觉得像原著那样拍很扯),是其迫于世俗压力,当然无论哪一种,他对Maurice都有所亏欠。电影中的他选择了仕途,选择了荣誉、地位和财产,只能说可以理解,但并不能掩盖他是一个可耻的背叛者的事实。从众总是抵挡批判的最好方式。他和Scudder一个伪善,一个伪恶,伪善者总是比伪恶者更可爱,但伪善者一旦被揭穿老底也总比伪恶者更可恨。让人最心寒的并非是他的退出,他有权利选择不爱,让人心寒的是他退出之后的冷漠与决绝,Maurice的痛不欲生他不曾给予一丝的怜悯。
如果厌恶,就放了他,如果还有情,结婚也并不影响对好朋友的关心。他偏偏选择了最坏的方式,既置之不管,又不允许其脱离自己的掌控范围
【莫里斯】爱情不是他的全部,但你又怎么忍心去责备他?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qhaport.com/yingshi/id-35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