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春令我很感动
仅此而已
对于现在养尊处优的那些国字号运动员
我就不想多说什么了
从我国著名运动员刘长春之选材,再到《一个人的奥林匹克》的片名,顾名思义典型为08奥运年投拍的主旋律。可除了男主角结尾冲出起跑线,稍瞅出点意思,其余时间,剧情尽显平淡。所以通片看罢,仅记得刘长春一些简单生平事迹,而为民族争光的拼搏精神,反搞得相当模式化。
1932年,东北短跑名将刘长春,决绝代表日本扶持满洲国参加奥运会,逃避追杀,来到北京,历经千辛万苦独自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本是个传奇色彩浓厚的题材,倘若悬念与人物冲突稍加打磨,定是人物传记史诗佳作。可惜编剧王兴东,找不到当日《离开雷锋的日子》之感觉,剧情反写得愈加敷衍,犹如鸡肋。
有些像李秉研的李兆林,本身就是运动员出身,演起刘长春,太过适合。他健壮身材,十分抢眼,而时常流露在镜头前的那种耿劲,确实添色不少!可剧本纯为显示其为英雄,人物反太过概念化,缺少血肉。他拒绝日方无理要求,逃离家乡,遭遇战乱,干脆轻描淡写般随意,难寻惊艳。那段在船上冒雨跑步,生硬的励志效果,反脱离实际,透出傻气,难引观众振奋。
其实孙海英扮演的严父,马境扮的贤妻,赵…
历史上真实的刘长春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和怀念。他有短跑的天赋,而且可以说当时的水平也的确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他也有爱国的情怀,断然拒绝代表日伪满洲国参加奥运会。这本来可以拍成非常励志非常不错的电影,但是到了中国垃圾导演手里,就完全变味了,东北沦陷,日伪逼迫,躲避而逃,遭遇战斗,徒步去北平,汉奸污名儿女情长等等,导演硬是把这搞成一锅大杂烩,演员一出场就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碰到日本兵就是一副好汉模样,娶了媳妇还念念不忘理想,而且更神奇的是用打赌的方式让船先开到洛杉矶,再让堵车的时候让我们的刘长春就那样争气的跑到了赛场看到了开幕式,中国的导演给刘长春赋予了太多的政治和民族内涵,把一个体育先贤打造成了面对日本兵正义凌然的战士,面对搜捕乔装打扮瞒天过海的谍战高手,面对新婚娇妻心事重重理想比天高的中华有志男儿,面对政府的命令燃烧自己不灭小宇宙必须参赛的斗士,最后就成了样板戏里的武工队员了,成了众多被脸谱化的所谓英雄。
中国的电影太烂太烂,有时候烂的让人无法忍受。当然这个片子不出所料的毫无名气可言,我…
1932年,中国运动员刘长春历经千难万险站在了美国洛杉矶万人体育场100米起跑线上。为了这一刻,刘长春拒绝代表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参加第十届洛杉矶奥运会,含泪告别妻儿,逃出日寇占领的大连,躲避关东军的一路追杀,通过张学良将军的资助,经过海上漂泊23天,克服重重险阻,单刀赴会,代表4亿中国人站在奥运跑道上。“中国人来了!”为中国人敲开了奥运大门的刘长春向世人表达了一个民族不甘落后不甘屈辱追赶世界的坚强意志。
这么一部故事,比许多无病呻吟的言情片更加振奋人心,当年却匆匆上映,又匆匆下映,很多观众无缘一看。两位演员都演得很出彩,石凉老师的英文自不必说,男一号更演出了刘长春的风采和坚强意志。
我反而喜欢这样的结局,像希腊神话里的英雄一般,虽败犹荣,浩气长存。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说实话,这部电影的在拍摄技法上确实有缺陷,比如影片就缺少背景音乐的情绪推动,但是片子的情节和意义却让我很有感触并且想打四颗星。深深感受到刘长春第一次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困难重重以及他永不放弃、为中华民族争光,不甘落后的坚定意志。
影评中间用了很多的插叙,叙述了刘长春在校长张学良帮助下登船赴美国前的一系列事件:
战火纷飞,学校解散,老师离去,老父亲为易容后的儿子钉好鞋底,说跑遍天下这双鞋子也不会烂;妻子抱着棉被跟着火车奔跑
看完后,虽然影院里的人很少。但是大家仍然鼓起掌来。虽然是主旋律电影,但是,并没有显得主旋律。只是描述了这个事件的过程。建议大家去看。
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少的人去看,这么少的人来评论。了解历史才能真正的爱国啊。
出品精良!《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qhaport.com/yingshi/id-80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