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节目模式,抄袭《朗读者》《见字如面》,结果在情感上,读信上,流畅程度都不如这两个节目。
舞美过于花哨,背景音乐太嘈杂,完全掩盖了读信才是重点,演员表演性太强,旁白穿插太随意,经常打断读信以及观众的状态,刻意煽情。请了太多的流量用来炒热度。让人不知道是在读信还是表演。
最不理解的一点,一个文化节目,还要把演员花絮弄进来???我还以为看了湖南卫视的《歌手》,节目改名叫《我是演员》吧,最后再来一轮观众投票。
补充
有人说我不喜欢别看啊。
第一,第一期没看完我就不再看
《信中国》是央视2018年推出的大型人文艺术类节目。作为一档书信类节目,不可避免的便会和《见字如面》以及《朗读者》相比较。然而《信中国》却被许多观众诟病形式大于内容,本应是信件作为主角,却被主持、舞美甚至过多的综艺感喧宾夺主了。
第一遍我的观感和大家很多人完全一样,认为这样的节目呈现完全毁了朱军美好的初衷,但我耐着性子又重新看了一遍,发现了这样安排的玄机。
1
这里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个节目的主角到底是什么?
信件?还是写信人?或者说是像片头朱军所说的
《查令十字街84号》里有这样一段话:
“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不被察觉。”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书信,正是一种保留情意和时间的特别方式。
《信中国》的节目形式很简单,读信、解信。
舞台设计采用了360度环形天地的视觉效果,主持人和信使站在其间,给人以穿越时空的奇妙之感,在信中感受历史与情感的共鸣。
<图片2>
每封信都是一个窗口,历史的场景在舞台上被重现,沉寂已久的故事随着光影和声音的诠释层层漾开。
而信中所承载的情感,甚至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一、烽火家书:与英雄的另一种相遇
在第一期节目里,最打动我的信来自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
他是英雄,但在漫天的炮火中,在紧张的战事里,他也是一位时刻思念母亲的孩子。
在家信中,他说“目前虽有少些困难,是能够度过去的,请母亲不要忧愁。”他向母亲立誓:“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
他永远留在了战场上。老母亲去赶集,知道了儿子牺牲的消息,“当时我身上像割了一块肉一样的疼”。
“天下…
《信·中国》2018年,在这里,信才应该是主体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qhaport.com/yingshi/id-98385.html